张国梁同志应邀参加团中央机关年轻干部学习交流会并介绍江苏非公团建工作经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3-05浏览次数:460

 

224日下午,团中央机关举办第三十四次年轻干部学习交流会,团中央机关党委副书记章勋宏、张朝晖,团中央城工部部长徐晓、副部长鲁亚,以及团中央机关处以下干部和挂职干部参加学习交流。

本次学习交流会以非公企业团组织建设为主题,团中央城工部副部长鲁亚介绍了全国非公企业团建情况,团江苏省委副书记张国梁围绕我省推进非公企业团建工作的做法、成效和体会,作了题为《勇于攻坚、保持韧劲,持续推动非公企业团建扩量提质》的专题报告。

张国梁同志在简要介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非公经济党团建设总体情况后,着重阐发了困扰非公团建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梳理了我省非公团建工作发展脉络,他说,自20103月全国企业共青团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以来,全省各级团组织积极整合团内团外各种工作资源,汇聚推动非公团建的最大力量。一是集中组织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团建“百日会战”,联合省委组织部部署开展基层党建带团建“三结对一创争”活动,形成整体推进非公团建的工作合力。二是整合专职团干部、乡镇(街道)编制外团干部、大学生村官、非公团建指导员等团内外四种工作力量,集中非公团建的优势兵力。三是以统筹资源、结对共建、优化服务为载体,开展“统筹共建”活动,盘活非公团建的外部推力。四是把狠抓落实作为推动非公团建工作的核心环节,强化非公团建的执行刚力。五是创造性地抓好非公企业团干部的选任、培训、激励工作,强化对基层的支持指导,激发非公团建的内生动力。

他指出,在推进非公团建工作的过程中,江苏各级团组织始终注意发现和利用好党政资源、经济模式、商业模式、社会力量等与非公企业联系的捷径,找准联系各类组织的社会机理,探寻非公团建的最优路径。一是借助党政集成优势。紧紧依托党建带团建、职能部门推团建、借助工会促团建,党政工团协同,全面推进非公团建工作。二是顺应产业集群态势。在各类园区、专业市场中的重点企业,产业链的龙头企业以及各类行业协会率先建团,进而带动区域内、上下游、行业内企业建团。三是把握生活集聚特点。在非公企业团员青年生活、集中住宿的地方,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方式成立团组织。四是运用商业集散模式。推动集团型、连锁型企业的总部建团并逐步向其分支机构拓展,依托大型的职介市场、中介机构建立团组织,以体外孵化的方式在用工企业建立团组织。五是利用情感集结因素。在青联委员、青商会员企业中率先建立团组织;建立驻外团工委,进而在外来务工青年较多的企业和社区建立团组织;发挥青年能人影响力和号召力,建立团组织,团结凝聚其身边的青年。

关于下一阶段工作安排,张国梁重点介绍了将在全省开展争创“百强千优基层团组织”活动,激发非公团组织的最强活力。一是迅速推行“三定三亮”。把“三定三亮”作为争创活动的首要环节,通过“定目标、亮措施”、“定标准、亮承诺”、“定制度、亮责任”,在非公企业团组织中全面开展达标创优活动。二是普遍开展“四比四看”。以显著提升专兼职团干部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为重要突破口,在非公企业团干部中大力开展“比学习、看能力,比工作、看贡献,比创新、看典型,比作风、看形象”的“四比四看”活动。三是深入实施“一团干一项目”。将“一团干一项目”作为深化争创活动的重要手段,大力推动每一名非公企业团干部领办一个工作项目,持续加以推进,培育工作品牌,努力形成特色经验模式。四是不断深化“三学三促”。用“三学三促”作为检验争创活动的重要标准,组织非公企业团干部在向实践、向基层、向青年群众学习的过程中,达到“促进基层团工作全面活跃、促进青年成长成才、促进团干部作风转变”的目标。

据悉,我省从2010年大规模、组织化地推动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团建“百日会战”,到2011年的“统筹共建”,再到今年的“百强千优”,全省非公企业团建工作已进入由“重点突破”到“全面推进”、由重在“组织覆盖”到重在“作用发挥”的新阶段。截至2011年底,全省规模以上非公企业3.6万家,已建团组织超过3万家,单独建团率达84.9%2012年将力争实现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团建全覆盖,并着力向规模以下非公企业团建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