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8月中下旬,由校团委主办,各二级学院承办的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落下了帷幕。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契机,以践行“八字真经”,投身“四个全面”为主题,旨在进一步引领青年学生培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校共申报7个省级重点团队,以推广互联网+、科学技术、红色寻访、志愿服务、调查研究为主要实践内容,分赴各地开展活动。
寻访红色之路,追忆革命精神
商学院组建的“红色之旅”小分队,以“踏寻红色之路、砥砺青春意志、勇担时代责任”为主题,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着力构建商学院青年学生“中国梦”的理想信念,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了共产党人艰苦创业的延安精神,感悟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政治本色。

传媒与设计学院开展了以“重走抗战路”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纪念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分别奔赴上海淞沪会战纪念馆、南京遇难同胞大屠杀纪念馆、武汉抗战纪念园等革命圣地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参观纪念馆、采访革命老人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其爱国主义觉悟,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搭建互联网+平台,实现农村科学营销
建筑工程学院组建了2支社会实践小分队,开展了为期10天的以“信息化与互联网助推农村‘电子梦’科技下乡”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分别奔赴江苏省沭阳县新河镇周圈村、南京高淳县淳溪镇杨家村进行实地问卷调查与专访,了解当地村民对信息化互联网平台下的网商营销模式的认知程度,并选取周圈村电子营销最为成功的典型案例,拍摄微型记录片。并通过微型纪录片、现场宣讲、与村名互动提问等方式对“互联网+农民”的知识进行传播和理念宣传,普及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新技术、新成果,推广网络营销平台。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组建了“互联网+农业” 实践队暑期前往如皋市搬经镇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走访搬经镇湖刘社区、搬东村和焦港村等三个社区(村)及农商企业,通过发放宣传材料,推广传播“互联网+”知识理念和信息化应用的新技术与新成果;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农村的生产生活对“互联网+”的应用现状和需求现状,为农户和农商企业提供信息化应用咨询和技术支持服务。

最美夕阳红,关爱老人志愿服务
国际教育学院以“牵手夕阳红,爱心满鼓楼”为主题,成立了“敬老爱老”小分队,通过走访南京市鼓楼区敬老院和社区,帮助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老人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并分析孤寡老人的生活现状,完成有关养老问题等调查问卷。在调研的过程中呼吁社会更加关注老年人,激起社会上有心人士的爱心。此次活动更好地锻炼青年学生们的调研能力,增强其爱心,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培养团体协作精神和交际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完善自我。

健康与养老教育学院开展以“依托街道平台,为学院老年教育发展做贡献”的主题实践活动,小分队走进南京的几个社区,为空巢、失独老人提供志愿服务。学生们依托人物形象、发型设计等专业知识,为老人拍摄了“最美婚纱照”。老人们感受到青年学生送去的浓浓温情,同时有助于学生开展专业建设、实习实训,以及为就业拓宽途径。此外,学生们积极宣传学校、学院人才培养情况与办学成果,详尽介绍了养老专业,进一步扩大了我校的社会影响力。

关注社会热点,“拒做低头族”
环境与生态学院开展以“拒做低头族——别让手机绑架你”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小分队拍下随处可见的“低头族行为”,并对之进行采访。通过数据统计、调查分析当今社会“低头”现象存在的原因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问题与影响,并制作宣传视频。通过本次活动,引导人们“抬头”,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此次实践活动,学生们展现了当代大学生风采,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在校团委统一部署下,在学校相关部门、有关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校团委将在寒暑假期组建重点团队参与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努力扩大活动覆盖面、提升活动实效性,探索总结实践育人新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