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技艺 坚定文化自信 ——环境生态学院与徐州开放大学共同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三)

发布者:冯帅发布时间:2022-10-11浏览次数:472

历史文化名城徐州,拥有着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在这璀璨的历史长河里,徐州积淀了深厚的两汉文化,涌现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8月24-8月25日,环境生态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徐州市追寻千年古彭城的印记,学习非遗知识,守护匠人匠心。

    走近非遗,感受文化魅力。在江苏省乡土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里,邳州农民画传承人杨年成从《运河两岸展富强》到《一条丝路通八方》等作品娓娓道来邳州农民画的发展历史和创作方法,指导同学们如何选取明亮的色彩、布局饱满的场景、展现时代的气息,希望通过活动让更多年轻人积极投身于非遗的保护,并为传承发展注入青春的活力。实践团成员、2020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夏磊感慨:一幅农民画就是一个中国故事,饱蘸深情的乡村振兴与欣欣向荣的景象在浓墨重彩中与观众产生了情感共鸣,要学习农民伯伯对艺术的质朴追求,可以将农民画的创作理念融入到专业设计中,为风景园林设计注入非遗文化元素,体现独特文化魅力。

传承非遗,守护匠人匠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邳州市炮车街道文化站工作人员边走边和参观的同学们交谈。

线筐纺锤,铁耙小铲……这些生活中难得一见的“老物件”在邳州市民俗馆里错落有致地陈列着。同学们推石磨、拉风箱,体验当地劳作工具,近距离感受了邳州民俗风情的魅力。

实践团成员、2020级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张姝表示,“非遗文化传承的不仅仅是技艺,更是工匠精神。不论是凝结着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传统工具,还是打磨30年成就农民画的匠人 ,都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和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的熠熠生辉。执着坚持、坚守完美,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将作为生命里的首要任务,择一事终一生将成为我一生的目标,奋斗终身。

实践团一行还前往徐州婚礼民俗博物馆、马庄香包大院开展走访调研活动。学院团总支副书记陈涛涛说,此次走进邳州收获很大,徐州非遗文化特色鲜明、传承有序,体现了璀璨的地域文化和生动的创造力。下一阶段,学院将发挥学生专业特长,将专业与非遗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具有非遗文化特色的社团活动,围绕非遗文化+园林设计,鼓励学生们进行艺术创作,让青年学生真正感受非遗的魅力,发扬和传承优秀的非遗文化,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文化浪潮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图文:环生院团总支,审核:段英,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