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的号召,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以及充分发挥我校依托全省办学系统,辐射面广的优势,在服务社会中不断探究江苏开大特色的品牌志愿公益发展路径。5月31日下午,校团委牵头深入新校区桥林街道开展调研,校团委、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与江苏省妇儿基金会、江苏省同读好书共芸窗研究院、桥林街道党工委、团工委、部分社区就“留守儿童常态化结伴、青春助力乡村振兴、青春助力基层治理”等工作开展交流。
桥林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沈晓玥介绍了街道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新农人素质提升、特色农业发展、社区基层治理等工作开展的情况。针对桥林街道“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陪伴缺失”等实际情况,校团委联合相关学院在过去五年我校助力桥林乡村振兴系列活动的基础上总结创新,立足学生社团专业特长,依托学校系统办学优势,就打造升级2023年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结伴计划与街道、社区负责人开展了交流与研讨。江苏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王华就如何发挥学校办学系统管道作用创建品牌以及如何赋能青年志愿者给出了指导意见。
近年来,校团委持续为桥林地区提供暑托班志愿等公益服务,不断赋能桥林街道乡村振兴工作。随着乡村振兴事业的全面展开,农业农村相关的新需求、新期盼也随之涌现,为了更好地协同机制、协同力量、协同项目,助力乡村振兴事业,校团委与江苏省妇儿基金会、江苏省同读好书共芸窗研究院等多方多次研讨,共同对学校公益项目开展优化升级。今年,学校将在帮促桥林街道系列活动的基础上,结合桥林的农业资源优势,深度发掘学校资源、联动专业学科围绕农业农村设计主题类研究性学习陪伴项目、试点“以购代捐”模式助力项目自造血与可持续发展、“校区、园区、社区”共同助力桥林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并且,“桥林经验”也将进一步丰富学校乡村振兴类公益探索样本库,为与会多方长期“结伴前行”共同探索用好在宁农业农村类项目实施经验,一是在江苏13个设区市和县区开放大学,赋能优化存量公益团队,形成“一竿子到底”的更高质量纵向工作联盟;二是在西藏试点实施农业农村类公益项目,用好江苏经验的同时,探索在省级开放大学层面,建立互利多赢、横向到边的更高质量横向工作联盟,以此“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优势,进一步探究系统办学型高校的品牌志愿公益发展路径。
图文:彭熙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