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集结 以梦为“马”——第十二期“青马工程”培训班侧记

发布者:冯帅发布时间:2024-11-08浏览次数:1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发挥学生骨干的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今年6月,校团委启动了第十二期校级“青马工程”的培训工作。经过专题讲座、红色教育、分组研讨、实地研学、素质拓展以及结业考试等环节,10月24日,第十二期校级“青马工程”培训班结业典礼在应天校区教学楼203阶梯教室举行。团委书记包慧君、各学院团总支主要负责人以及培训班全体学员参加活动。

本次培训着力构建“三阶段交叉递进式”培养模式,聚焦理论铸魂、实践强能、行动引领的目标,科学设置培养路径方式,让“青马工程”成为共青团彰显政治性特征、聚焦思想政治引领主责主业的重要工作品牌。

 提质增效,打造立体化工作体系

近年来,校团委坚持站稳“青年立场”,持续加强对全校团员青年、学生骨干的政治引领。围绕思想政治的主题定位与功能实现、主体多元与协同育人、顶层设计与落地落细、理论传导与实践导向四个方面重点发力,课程安排上,科学设计理论学习、能力培养、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志愿服务等培养路径,推动“青马工程”落小、落细、落地、落实,构建“学习到位、精神到家、宣传到心、贯彻到行”的立体化工作体系,励志为全体学员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实践历练中“长志气、增骨气、强底气”。

 优化课程,促进培训工作走深走实

为让“青马”学员真正学有所获,本次理论课程教学邀请分管校领导、扬州大学著名专家学者、党委部门负责人,江苏高校百校万名团干部思政技能大比武专职团干部专项赛、兼挂职团干部和思政课教师专项赛获得者进行理论辅导。同时,创新引入“朋辈教育”,省“青马”学员、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团队成员、优秀学生干部走上讲台,注重用青年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影响身边人。课程内容涵盖党团理论知识、党史团史学习、意识形态教育,把党的理论变成“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故事,还涉及了新形势下前沿热点知识普及,“挑战杯”参赛事项普及,推动理论从“纸面”落到“地面”。

 突出特色,拓展“青马”实践培养课堂

 为庆祝渡江战役胜利75周年,进一步提升“青马工程”实践锻炼培养成效,今年的“青马工程”创新开展了“有组织的社会实践”,以“弘扬渡江战役精神”为调研主题,近30位成员组建了“循迹渡江•‘青’力‘船’承”团队,挖掘了10余个长江沿线城市的渡江战役教育资源,走进南京鼓楼江东、建邺南苑、莫愁湖、常州红梅、泰州明珠等10多个街道,用“青言青语”面向老党员、小学生、社区群众等200余人讲述“渡江故事”。团队成员结合专业特色,以文字、书法、绘画、视频等形式描述刻画“我心中的渡江战役”。这样“有组织的实践”使得“青马工程”培训更“活”、方式更“新”、效果更“实”,力求培养出更多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的江开青年。校团委第一时间在公众号等宣传阵地动态宣传工作实况,活动新闻被“交汇点”报道。素质拓展活动旨在通过互动体验,加深学员间的相互了解,感受策略与协作的魅力,锻炼专注与果敢,增强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

“青马工程”作为一项战略工程、铸魂工程,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培养信仰坚定、能力突出、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青年政治骨干的重要平台。下一步,校团委将持续完善“青马工程”和团干部培养、培训体系,拓展校内外导师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提升培训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磅礴青春力量。

 (文:团委,图:董安琪、潘宁、宁可,审核:包慧君、万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