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我校举办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分享会

发布者:冯帅发布时间:2024-09-25浏览次数:10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9月24日下午,我校在应天校区举办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分享会。南京艺术学院团委副书记刘业峰、校学生工作部部长刘慧英、团委书记包慧君、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露、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文静担任此次活动评委。

校团委兼职副书记陈涛涛为师生介绍了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总体情况。我校由青马学员组成的“青马砺行”实践团用视频展示了他们的实践成果。随后,各院级团队依次上台汇报。

“艺韵绣华”暑期实践队走进南京江北新区红色广场、江南贡院明远楼以及苏州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重温革命记忆,前往苏州、南京、镇江、杭州,走访参观并记录了当地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苏绣、花灯、团扇等非遗文化,以“新媒体+文化传承”的方式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文化探索征程。

“寻迹建筑之美 感悟工匠精神”团队前往苏州、高邮、徐州,对当地红色建筑进行实地考察和互动研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同时,增强对建筑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团聚高原青春实践团来到西藏拉萨,怀揣热忱,立足专业优势,发挥自身所学,在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搭建大型海洋生物展示缸、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场地,开展海洋科普展、机器人科普体验、日光蓄热温室科普宣讲、实地调研等火热实践。

青春商旅向“企”看南通实践团来到南通,深入了解张謇的生平事迹、思想理念以及他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感受他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以及如何在自己的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非遗润心·匠心铸魂”暑期社会实践团围绕“大思政”育人工作要求,以非遗文化为载体,引导青年学生结合专业特色,用设计赋能非遗,用创新传承匠心,通过寻访苏州桃花坞年画非遗传承人、深入江苏教育频道,结合“返家乡”社会实践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有爱无碍”实践团实地走访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锦屏镇残疾人之家和丰泰苑康复中心等地,对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与使用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与连云港残联无障碍环境督导队结对,共同开展无障碍环境的调研。

“扶光计划”暑期社会实践志愿队通过教育服务提升村干部能力、电商助农拓宽市场、温暖护童反诈护老等行动,为乡村全面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山川有我碧水蓝天”实践团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走访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探寻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在涟水县开讲《微笑天使 守护长江》主题科普课程,利用专业所长完成罗冲村景观改造方案,助力乡村振兴。

乘红船赴远“杭”实践团来到浙江杭州革命烈士纪念馆,通过沉浸式情景实践活动,深切感受革命先烈英勇无畏的精神,激发青年学生爱党爱国、报效祖国的热情和决心。

南京艺术学院团委副书记刘业峰为各实践团点评,他指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更要“强精神”,要把坚定思想、提升能力作为社会实践的总目标。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充分重视“返家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的申报,做有组织、高质量的社会实践,达到内涵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实践效果。

本年度暑期社会实践中,我校学子将汗水挥洒广袤大地,用实干书写了无悔答卷。我们将结合我校特色,创新社会实践模式,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广泛影响力的社会实践育人品牌,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奋力书写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江苏开大篇章。